教授

刘慧泉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1-19  浏览次数:

刘慧泉.jpg  刘慧泉 教授

  电子邮件:liuhuiquan@nwsuaf.edu.cn

  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科研楼3215

  研究领域:作物真菌病害


基本情况

刘慧泉,男,1982年11月生,博士生导师,中国菌物学会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植物病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小麦赤霉病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项目,在禾谷镰刀菌有性生殖和致病机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特别是在真菌中发现了A-to-I mRNA编辑现象,开启了真菌遗传学研究新方向,为防控以有性孢子为主要侵染源的真菌病害提供了新思路,得到数位国际权威在F1000或专题评述中的高度评价。研究成果在《Genome Research》《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New Phytologist》《PLoS Pathogen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讲《生物信息学》《新生研讨课》《高级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物分子生物学》等课程。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和农业农村部“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


教育背景

2006.09-2011.06,华中农业大学 植物病理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2002.09-2006.06,华中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专业, 获农学学士学位


工作履历

2020.10-至今,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植保学院,研究员(三级)

2016.09-2020.09,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植保学院,研究员(四级)

2014.09-2016.08,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植保学院,副研究员

2011.07-2014.08,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植保学院,助理研究员


学术兼职

2022-2026,中国菌物学会,理事,植物病原菌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7-至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2017-至今,中国植物病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所获荣誉

2020年,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8年,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2018年,第十二届陕西青年科技奖

2017年,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

2016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2016年,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教学工作

承担本科生《生物信息学》《新生研讨课》,研究生《高级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物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重要农艺性状遗传信息库构,2019-2022,370万元。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西北地区大田耕作模式对农业主要有害生物发生影响机制,2017-2020,130万元。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植物真菌病害,2017-2019, 150万元。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禾谷镰刀菌CDC2A/2B 介导的侵染生长与营养生长细胞周期调控不同的分子机理, 2017-2020,60万元。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A-to-I RNA编辑调控禾谷镰刀菌组蛋白乙酰化和有性生殖的分子机制,2019-2022 ,60万元。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A-to-I RNA编辑调控禾谷镰刀菌遗传变异的作用及机制,2022-2026,58万元。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禾谷镰刀菌抗DON 毒素自我保护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2013-2015,23万元。


代表性论文

1. Sun M, Bian Z, Luan Q, Chen Y, Wang W, Dong Y, Chen L, Hao C, Xu JR*, Liu H*. 2021. Stage-specific regulation of purine metabolism during infectious growth and sexual reproduction in Fusarium graminearum. The New phytologist 230: 757-773.

2. Jiang C, Hei R, Yang Y, Zhang S, Wang Q, Wang W, Zhang Q, Yan M, Zhu G, Huang P, Liu H*, Xu JR*. 2020. An orphan protein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modulates host immunity by mediating proteasomal degradation of TaSnRK1α.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 4382.

3. Wang Q, Sun M, Zhang Y, Song Z, Zhang S, Zhang Q, Xu JR, Liu H*. 2020. Extensive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 and rapid evolution of novel effector superfamilies contribute to host adaptation and speciation in the basal ascomycetous fungi.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1: 330-348.

4. Bian Z, Ni Y, Xu JR, Liu H*. 2019. A-to-I mRNA editing in fungi: occurrence, function, and evolutio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CMLS 76: 329-340.

5. Liu H*, Li Y, Chen D, Qi Z, Wang Q, Wang J, Jiang C, Xu JR*. 2017. A-to-I RNA editing is developmentally regulated and generally adaptive for sexual reproduction in Neurospora crassa. PNAS 114: E7756-e7765.

6. Liu H, Wang Q, He Y, Chen L, Hao C, Jiang C, Li Y, Dai Y, Kang Z, Xu JR. 2016. Genome-wide A-to-I RNA editing in fungi independent of ADAR enzymes. Genome research 26: 499-509.

7. Liu H, Zhang S, Ma J, Dai Y, Li C, Lyu X, Wang C, Xu JR. 2015. Two Cdc2 Kinase Genes with Distinct Functions in Vegetative and Infectious Hyphae in Fusarium graminearum. PLoS Pathog 11: e1004913.

8. Zhao Z, Liu H*, Wang C, Xu JR. 201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ungal genomes reveals different plant cell wall degrading capacity in fungi. BMC genomics 14: 274.

9. Liu H, Fu Y, Jiang D, Li G, Xie J, Cheng J, Peng Y, Ghabrial SA, Yi X. 2010. Widespread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from double-stranded RNA viruses to eukaryotic nuclear genomes. Journal of virology 84: 11876-11887.


成果奖励

2020年,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Baidu
sogou